文字:
保护视力色:
奉化区激活区域党建联合体推动乡村“抱团”全面振兴
  • 阅读:
  • 时间:2020-11-23 14:29
  •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处
  • 发布:市发改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近年来,奉化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把握乡村差异发展趋势,在地域相邻、村情相仿、人文相亲、项目相连、产业相近的农村片区,探索建立区域党建联合体,通过党建共抓、规划共绘、发展共促、治理共管、服务共推等方式,全面激发区域内强弱不均、禀赋各异村携手发展,形成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建立44个区域党建联合体,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中四星级以上行政村党组织增加94个、增幅达156%,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8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增长56.7%。

    一、实施“强村带动”模式,以强带弱激发内生动力。以省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金雁银雁书记”、省“千名好支书”以及兴村(治社)名师所在村为龙头,找准“以强带弱、以弱辅强”的互利点,辐射带动区域整体晋位升级。一是推广强村经验。组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明确强村书记为会议召集人,广泛开展书记“师徒结对”、干部“双向挂职”等帮带机制,帮助各成员村选对路子、迈开步子。如西坞街道“金溪五村”党建联合体,雷山村新任书记陈四海在推进农房改造遇到困难时,金峨村书记周康健从思想统一、制度建设、资金平衡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指导和人脉搭线,使雷山村农房改造项目得到顺利推进。二是融入强村发展。依托强村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优势,推动区域各村发展共谋、产业共营、项目共推,达到“一村强、村村强”目标。如萧王庙街道“滕头区域”党建联合体,在滕头村号召带领下,成立资本管理公司,广泛吸收各村集体闲置资金、土地资源,依托省高等医药专科学校共同开发商业街、观光小火车、特色民宿等项目,带动区域内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四年增幅超过7%。三是对标强村晋位。坚持以强村为标杆,搭建“金雁论坛”“书记擂台赛”“书记夜考”“书记点赞”等系列载体,不定期邀请“明星书记”上台讲学、现场践学,分享好的思路做法经验,激发弱村书记“对标晋位”意识。去年以来,全区共举办产业比拼、项目竞速等活动13次,通过“比、亮、兑、评”大比武,一批后进村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后劲。

    二、实施“产业纽带”模式,抱团发展催生规模效应。围绕各区域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通过产业共营、品牌共育、宣传共推等“众筹发展”模式,激发各成员村产业抱团发展的规模效应。一是产业共营。创新“上下延伸、横向联动”产业合作共营模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各成员村联动发展、互利共赢格局。如尚田街道“绿动大雷山”区域党建联合体,以南山茶场为产业依托,在区域各村布局“种、采、制、品”的茶产业链条,并以各村众筹模式,打造茶主题民宿,抱团推动强村富民。二是品牌共育。依托各区域原有的品牌基础,深挖品牌内涵、特色和潜力,通过统一设计产品LOGO、包装礼盒,创新推出品牌“衍生品”等方式,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如大堰镇“天香茗村”党建联合体,为提升高山白茶竞争力,采取田间管理、采摘标准、加工工艺、产品包装、销售价格“五统一”模式,打造“嵩翠”“奉鼎”“银落”“柯青”等品牌,疫情期间销售额保持在2000万元左右。三是宣传共推。统筹区、镇街、联合体三级力量,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宣传特色品牌,组织文化节、展销会等活动,合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如萧王庙街道“桃缘区域”党建联合体以水蜜桃文化节为契机,打造“赏桃花、品桃果、游桃乡”一体化生态旅游产业格局,打响了“天下第一桃园”金字招牌,仅去年游客就超过30万人次,创收2000多万元。

    三、实施“文化共建”模式,互促共享培育文明乡风。整合区域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群众文化资源,通过共建文化设施、共组文化团队、共推文化走亲,实现区域文化交融、乡风文明。一是共建文化设施。深挖区域各村的人文底蕴和零星的文化资源,以一体化的理念做规划、配要素、串点线,整体提升区域文化功能。如松岙镇“红色松溪”党建联合体,串联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整体规划打造包括卓兰芳纪念馆、卓凯泽故居、红色文化园在内的党性锤炼基地,去年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二是共组文体团队。充分发挥农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引导组建排舞队、越剧团、门球组、篮球队等文体团队,不断壮大区域文化队伍。2015年以来,各区域党建联合体累计组建文化团队134支,参与群众达2000余人。三是共推文化走亲。以文化为纽带,定期举办文化巡演、文体竞赛等活动,切实增进区域内的文化交流互动。如尚田街道“乡俗欢乐谷”党建联合体,定期开展文化走亲活动,携手举办庆“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庆祝建党、“手书信仰”党章党规书法大赛、端午美食节等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全面提升区域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实施“项目联动”模式,通力合作提升发展实效。全面梳理区域内资源、人才、政策等要素,谋划确定区域合作项目,以“共部署、合群力、齐攻坚”的举措,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一是整合资源要素。突出区域资源互洽,制定区域总体规划,推进各村土地、人文等资源要素的统一调配、流转整合和集约利用。如西坞街道“金溪五村”党建联合体,立足金溪河穿村而过的优美生态,谋划确定乡村游合作项目,以金峨山为中心,将金峨的“杜鹃主题公园”“乡村民宿”“露营基地”、余家坝的“登山古道”、税务场的“名人故居”等旅游资源纳入发展版图。二是整合人才要素。依托党建联合体的组织优势,统筹第一书记、驻村督导员、大学生村官等驻村工作力量,精准选派“土专家”、开发团队到各合作项目一线开展业务指导。如裘村镇“马头区域”党建联合体,组织本土“文创团队”对区域整体面貌改造、文化资源挖掘、村庄品质提升等进行规划设计,修建翔鹤潭湿地公园、陶坑村风车公路等配套景点,区域整体入选区十大旅游工程。三是整合政策要素。用足用好现有的农业发展、土地开发、资本运作等10余项优惠政策,最大化帮助区域各村推进合作项目。如溪口镇“生态东岙”区域党建联合体,响应四明山区“退花还林”要求,通过统一制定退花政策、统一组织花木外迁、统一谋划乡村旅游的“三统一”机制,拓展“雪窦山”景区配套服务项目,为区域内经济薄弱村找到蔬果采摘、花海观赏、民宿旅游等三产发展之路。

    五、实施“服务共享”模式,联动治理优化和谐指数。建立服务联促、问题联解、治安联防等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乡村和谐指数。一是服务联促。统筹区域各村服务资源,按照“就近服务、方便群众”原则,在中心村建设“一站式”服务阵地,在周边村布局功能性特色服务点,实现便民服务的提能增效。如萧王庙街道“棠云区域”党建联合体,针对村民来往街道交通不便的问题,在中心村翻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在周边村设置商贸、文体、养老等服务点,得到各村群众一致好评。二是问题联解。建立“区域大事共商、各村难事共议”机制,以区域党建联席会议为平台,定期组织各成员村进行民情会商,将区域内的大事、难事摆上台面协商解决。如锦屏街道“城四门”党建联合体,面对区域各村外来人口多、人居环境脏乱差、群众怨声载道等现实窘境,联动开展“美丽家园”建设,联合开展环境整治20余次、发动党员群众500余人次,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三是治安联防。整合各村力量,组建道德法庭、“老娘舅”“联防队”等区域化治理队伍,发挥各类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体力量,有效激发联合体内各村联防联治的内在活力。去年以来,各区域党建联合体共解决矛盾问题400余个,破解历史遗留问题19个,形成了“有事一起上、有难一起帮”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