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在全市发改系统推进复工复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阅读:
  • 时间:2020-03-03 16:57
  • 来源: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
  • 发布:张文杰
  • 今天召开全市发改系统推进复工复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传达落实市委常委会第121次(扩大)会议精神;二是部署当前重点工作。

    一、市委常委会主要精神

    2月18日上午,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同志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会第121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业和重大项目复工复产工作。

    郑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提出的“两确保、三争取”目标,以区县(市)为单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郑书记主要讲了四方面意见。

    (一)科学研判疫情形势,牢牢掌握防控主动权。要全面辩证理解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内涵,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确保不出现大规模传播、扩散、蔓延疫情,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争取不发生死亡病例,努力争取不发生医务人员感染,努力争取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坚持防控优先原则,坚决阻断疫病传染源。一要动态调整各区县(市)的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二要重点强化机场火车站、社区村庄、复工企业、公共场所、医疗单位五个部位的管控,筑牢疫情管控防线。三要针对来源不明的病例,制定应急预案,增强主动发现能力。四要提高病人治愈率,同时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

    (三)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尽快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常。一要坚持“疫情图”与“复工图”相匹配。二要简化企业复工复产确认程序。三要统筹推进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四要保证企业用工需要。五要畅通物流、人流、商流。六要深化“三服务”活动。

    (四)充分展现担当作为,努力交出高分答卷。一要强化统筹兼顾,按照“两手抓”的要求分成两套人马,一套集中精力抓疫情防控,一套集中精力抓复工复产。二要狠抓工作落实,对已经明确的工作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闻令而动,迅速落地实施。三要加强政策研究,深入研究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持续扩大政策供给。四要准确研判舆情,完善信息报送发布机制,有效引导舆论。五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二、当前重点工作

    要迅速全面贯彻落实昨天的市委常委会精神,切实发挥好发改系统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当前形势和发改职责,我突出强调一下复工复产、“三服务”和经济运行三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动企业和重大项目复工复产

    市“三复”工作组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推动全市企业和重大项目安全有序、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工业复工较快,服务业、农业复工平稳。截至2月18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6563家,复工率81.6%,比2月10日提高75.3个百分点,复工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限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复工3117家,复工率38.5%,比2月10日提高33.3个百分点。全市新增复工农业企业40家,累计复工288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7家,复工率为61.85%。二是全市大部分地区复工率稳步提升。各区县(市),规上工业方面,鄞州(97.8%)、镇海(88.9%)、北仑(86.9%)、余姚(85.1%)、慈溪(82.5%)、象山(95.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服务业方面,鄞州(56.6%)、江北(39%)、北仑(52.7%)、慈溪(44.7%)、象山(57.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域间复工仍然存在不平衡状态。7个重点功能园区,工业方面复工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石化区、梅山、保税区均实现100%;服务业方面,杭州湾(49.2%)、梅山(9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省、市重点工程加速复工。截至今天下午3点,51个续建省重点项目已全部复工;273个续建市重点项目(根据2020年初排计划口径),已经复工192个,复工率70.3%。从功能区和部门来看,市重点续建项目复工完成率最高的为高新区、东钱湖、临空示范区、市教育局、市高指、市生态环境局、国网宁波公司、移动宁波分公司和宁波舟山港集团,均100%复工;市水利局、市铁指、大榭开发区相对较低,都不到40%。从区县(市)来看,余姚市、慈溪市、北仑区、鄞州区、奉化区复工率都在80%以上,其中慈溪、余姚已全部复工;海曙区、象山县相对较低,都不到30%。四是复工复产企业用电持续增加、产能持续释放。截至2月18日,全市企业复工电力指数41.32,较前一日上升2.99;十大行业中复工电力指数最高的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9.84),最低的为建筑业(26.01);工业企业复工电力指数38.37,较前一日上升2.99;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电力指数53.82,较前一日上升3.58;规下工业企业复工电力指数24.21,较前一日上升3.09;“246”产业企业复工电力指数58.00,较前一日上升3.39。各区县(市)中,北仑区企业复工电力指数最高(64.23),镇海区(61.41)、江北区(55.03)、鄞州区(46.17)均高于全市平均。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企业和重大项目复工复产中还存在着员工返岗难、物资运输难、协同复工难、全面达产难、“两手”协同难等问题;重点工程复工情况不理想、复工率滞后,除了共性问题外,还存在思想不够统一、行动不够迅速、统筹不够有力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按照“2月底‘疫情图’绿色区县(市)、园区产能(以用电量计)恢复到95%以上,蓝色区县(市)产能恢复到85%以上,黄色区县(市)产能恢复到70%以上,橙色区县(市)产能恢复到60%以上,基本实现全面复工”,以及重点工程在2月23日前全部复工的要求,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压实属地责任。各地要对目标、任务和责任再细化、再分解、再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各地要从实处着手、在细处用功,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环扣着一环抓,切实把企业复工复产,全力恢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各项工作抓实抓细。二是实施每日通报。每日通报各区(县)市、园区的复工综合指数(复工率)、复工电力指数(产能利用率)、“疫情图”和“综合指数”匹配情况、全市分组复工复产情况,并将有关情况报市、区县(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三是加快政策落地。全面落实国家、省相关防控疫情期间扶持企业的各项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18条意见》《关于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20条)等,明确责任部门,跟踪政策落实和兑现情况,定期予以公示和通报。四是强化协调力度。建立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人员招引协调推进专班。市重点办、人社局等部门通过“一事一议”、专题协调等方式全力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复工复产,全力破解员工返岗等问题。各区县(市)、功能园区要抢抓时间、强化组织、强化服务,不断提高已复工项目的复工强度,加快建设进度,统筹推进年度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五是实行经验共享。充分挖掘和总结企业复工复产全力恢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汇总梳理,将有典型性、创新性、推广性的经验做法报相关领导,并通过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二)全心全意深化“三服务”活动

    根据市委办《深化“三服务”活动建立驻企联企服务员机制的工作方案》部署,全市将建立驻企联企服务员机制,以最有力、最及时、最温暖的“三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发展总体战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市里已经明确市级部门要选派一批驻企联企服务员,联系“5个100”重点企业和项目【100家重点农业企业、100家重点工业(科技)企业、100家重点物流企业、100家重点外贸企业和100个重点建设工程】,并要求驻企联企服务员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抓手,紧紧围绕“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三大任务,建立健全问题发现机制、精准服务机制、问题交办机制、落实跟踪反馈机制,全力当好“联络员”“协调员”“宣讲员”“指导员”。此外,也要求各区县(市)、镇乡(街道)对所辖区域内的区县(市)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工程全覆盖、镇乡(街道)中小微企业服务全覆盖。

    建立驻企联企服务员机制是市委作出的一项推动复工复产的有力举措,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抓好落实。一是做好各地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排摸工作。目前,委里承担了全市“5个100”中重点建设工程的梳理确定工作,我们基本已经形成了重点项目建议稿,市委市政府将马上下发。各地发改(经发)部门也要承担起相应职责,务必提前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工程进行排摸,详细了解企业、重点工程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各地党委政府明确“三服务”方案后,我们能第一时间拿出项目。二是精心选派驻企联企服务员。这次市里文件对各部门选派驻企联企服务员的要求很高,既要具备比较专业的企业发展、工程建设业务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各地发改部门在选派服务员时,既要保障发改重点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派遣综合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同志担任驻企联企服务员。这些同志的工作成效,将直接体现我们发改系统干部的铁军风范。三是加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服务员驻企联企后,需要真实掌握企业发展、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项目单位及时联系部门、快速协调解决问题。各地发改(经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各地其他部门的协同联动,主动联系、主动沟通、主动协调。我们发改系统要加强上下联动,需要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请各地主动和委里分管领导、业务处室对接。四是探索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结合“三联三促”,深入企业开展“点对点”送服务。探索建立“问题发现、梳理、汇总、提交、转办、协调、销号”闭环管理,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此外,我们还要积极总结提炼经验做法,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形成服务企业长效机制。

    (三)全神贯注研判疫情对综合经济的影响

    当前,全市疫情逐渐趋于平稳,已从疫情防控为主转变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阶段。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疫情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以及我市所处的发展背景和经济结构不同,此次疫情对全市经济的短期影响要明显大于2003年SARS疫情,预计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将出现较大回落,全年经济增长则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我们必须靠前谋划、及早行动,才能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受疫情影响,全市要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压力很大。但也要坚信,疫情对经济冲击是短期现象,随着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和各项稳增长政策举措的跟进,经济运行会逐步进入正常循环,二季度以后补偿性的恢复仍可期待,若应对得当、举措得力,疫情对全市全年经济的影响将总体有限。为此,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2月17日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的部署要求,咬定全市全年经济增长6.5%左右的目标不松口、不松劲,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好经济监测分析、形势综合研判、政策谋划储备等工作,以确定性的工作应对不确定的形势,争取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实现年度目标。

    2.全力以赴抓有效投资。投资是疫后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磐石,国家下步也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投资领域会出台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和举措。各地要把握好这次机会,抓实抓好投资工作。一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下步市里将出台《“项目争速”2020年度工作方案》和《2020年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计划》,年度投资主要指标目标总体不降,各地要对照目标要求抓好落实。二要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抢抓中央逆周期调节政策机遇,针对疫情防控中的短板和需求,抓紧谋划和储备一批公共卫生、医疗健康、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等项目,提前谋划资金、土地等要素(目前,我委正会同财政部门梳理可争取国家一般债券支持的项目,会同国开行宁波市分行推出了融资总量150亿元的补短板稳投资专项贷款,也在积极争取国开行的信贷支持额度,并会同市资规局积极争取省占补平衡指标等),各地要抓紧做好项目谋划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国家、省里支持。三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各地抓紧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复工工作,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前期,特别是一季度计划开工的重点工程,尽快完成开工前所有前期工作,及早形成投资增量。

    3.抢抓疫后新兴行业发展机遇。这次疫情也给数字娱乐、数字生活、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等“线上经济”,以及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各地要统筹抓好新经济新产业的谋划发展,及时研究出台针对性政策举措,积极培育疫后经济新增长点。如:医疗健康产业是由我们发改委主抓的,各地要抢抓疫后国家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机遇,抓紧做好相关项目的谋划储备,推进一批卫生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医院、共享药房等建设,促进智慧医疗产业与应用场景融合发展,研究布局一批医疗健康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生物技术、基因检测、体外诊断等研发攻关,做大做强医疗健康产业。

    4.加大疫后政策研究储备。一是跟踪关注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动向。抢抓国家和省发改委可能出台的投资、产业、价格等领域政策机遇,及时做好对上申报和衔接工作,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持。二是强化政策研究储备。学习借鉴兄弟城市近期出台的稳企业稳经济稳增长政策,靠前谋划疫后促进经济恢复的相关政策举措,特别是在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用工和物流保障等方面,各地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研究谋划,提出管用、实用、有操作性的政策。三是完善重点行业企业帮扶政策体系。针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文娱等行业,各地要及时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和纾困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和综合施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5.加强“十四五”规划研究谋划。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大家要深刻认识到此次疫情对各地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深入分析疫情对工业、服务业、新兴产业、开放型经济、人口、就业等领域的影响,深化研究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社会治理、人口人才集聚、资源要素保障等重点问题,研究谋划疫后各地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对策建议,科学提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进一步谋深谋实“六个重大”,与市里强化规划衔接,会同市里共同把“十四五”规划谋划好、编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