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社区化治理 集成式服务---北仑区创新“工业园区”治理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 阅读:
  • 时间:2020-07-06 08:46
  •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处
  • 发布: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
  • 北仑是省、市对外开放门户和制造业强区,境内各级各类工业园区众多,有省级小微企业园12家,区级小微企业园27家,集聚了中小民营企业约6万家,企业员工约28万人,工业园区治理提升是北仑实现经济转型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北仑区大胆探索工业园区社区化治理改革,着力构建服务长效机制,强化服务集成供给,塑造园区良好生态,实现了园区、企业的同步发展和企业、员工园区的三方共赢,率先闯出了一条工业社区治理提升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今年3月,省委车俊书记在宁波调研时,对北仑探索工业园区社区化治理促进企业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做法、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

    一、构建协调高效的管理服务机制,让治理“强”起来

    构建科学化的治理机制。创设社区“大党委”制,将区域内规模较大企业和经信、科技、发改等8家区级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纳入社区“大党委”,极大地整合了政府部门的各类服务资源。建立公共服务中心,积极承接政府下放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目前和企业发展、职工生活紧密有关的30大类105项服务事项均可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成立“和谐共建理事会”,组织区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企业、群团、各类协商议事组织及社会贤达等,对园区发展的重大事务进行协商共建。

    创新精准化的服务模式。12个工业社区,根据地理位置、产业类型、区域组成等不同,分成三大类。大港、青峙、物流园区等社区,开发时间早、产业集聚度不高,转型提升发展的特征比较明显;灵峰、洋沙山、峙北等社区,开发时间晚、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上下联动抱团、创新提升发展的特征比较鲜明;山下、百合、谢墅、枫林、渡头董、新浦等社区,开发时间早,企业产业集聚度不高,且有居民居住,混合型特征明显,服务内容以企业生产性服务为主,兼顾居民生活性服务。

    探索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努力构建一套符合各自园区发展需求的清单化、项目化的服务体系。例如,大港社区发布《工业社区服务企业标准清单》,内容涵盖企业党建、公共设施服务、社区治理、公益慈善、秩序维护、应急管理、公共卫生、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孵化服务等十九个方面,针对性地对园区企业成长提供精准帮扶。

    二、创新赋能强企的生产服务功能,让治理“实”起来

    开通服务企业“直通车”。探索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帮企、惠企、利企事项实现“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一事集成、一路护航”。例如,在全省率先推进小微园区“区域环评+简化评估”改革,将中介服务机构(环评编制单位)下沉到街道开展技术服务,环保部门也同步下沉到社区跟进代办,实现“环评编制+环评审批”一体化双下沉服务,环评批复后环保部门代办员负责“批文上门,服务到家”,确保入园企业两天内完成项目审批。

    建设产业创新联盟。围绕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互通和大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产业链供需、技术对接、资源耦合、协同配套的一体化区域产业创新联盟。例如,灵峰社区联合园区内12家压铸模具龙头企业,创建高档压铸模具行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先后申报并通过了14项(次)压铸模具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占全国的1 /2),推动压铸模“北仑标准”上升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目前,园区内有国家级实验室2个,国家、省市各级研发和工程(技术)中心20多个。

    搭建人才强企平台。针对企业发展人才短缺问题,各社区围绕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等,不断拓展企才信息对接、校企人才合作、人才培训等服务。例如,灵峰社区盘活闲置资源,建设人才公寓,协助企业破解人才安置难题,2019年园区企业拓普公司成功引进技术团队,助力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创新个性化服务载体。创设“法管家”“金融管家”“亲清家”等服务载体,不断为企业转型发展、蓄能提级“输血供氧”。例如,横杨社区设立的企业复工法律顾问团,邀请团队开展24小时线上答疑解惑,为旺业机械、敏达机电、金坦磁业、康东塑料等252家企业解答关于用工生产、政策扶持等300余个问题咨询。

    三、打造便民惠民的生活服务平台,让治理“暖”起来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各工业社区普遍设立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工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和职工常态化提供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文化教育、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北仑区12个工业社区直接服务的职工约2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了70%。

    搭建惠民共享平台。为了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社区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切实增强了职工们在第二故乡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例如,山下社区的“声动山下”唱歌比赛已经连续开展了六年,在辖区企业职工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是社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又如,渡头董社区整合了小微园区内企业约篮球场、台球馆、乒乓球馆等文化活动设施,“共享”给园区内的所有员工使用。

    搭建职工共建平台。搭建专业工作室、安全“互诊队”等多样化的共同体平台,实施“五星员工”“十佳优秀员工”等创评制,提高职工参与企业建设、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例如,大港社区创立创意工夫工作室,每月设计主题,通过“边学、边做、边教、边体验”等方式,引导员工寻找问题,发挥创意,为企业添砖加瓦。据统计,创意工夫工作室己举办活动60余期,参与员工超过1万人次,1000多个合理化建议被100余家企业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