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市发展改革委2019年工作总结
  • 阅读:
  • 时间:2020-09-11 10:43
  • 来源:办公室
  • 2019年,是极为不易的一年: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经贸摩擦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投资增长乏力,民生领域也存在不少短板;全委启动机构改革,处室职能、人员面临着调整和磨合……这些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但是,这一年,全委上下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切实提升了我委党员干部的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正是因为全委同志们政治站位高,在这一轮机构改革中,市服务业局、市能源局顺利组建,原市粮食局、市评审中心、市军粮供应中心、市节能中心、市收储公司、市粮批市场人员顺利融合、平稳过渡,委内处室职能、人员调整顺利开展,公务员职级套转顺利推进。在此,我对在机构改革中顾大局讲奉献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这一年,我们坚持上下同欲讲大局,始终把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指示精神,高质量、高时效办理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件1210件,完成市政府督查件办理70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这一年,我们敢于勇挑重担讲担当,始终强化“兜底”意识,努力保持奋斗姿态,涌现了以高海军同志为代表的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以朱勤奋、王力平、朱伟勇为代表的市“六争攻坚”好干部,以张勤为代表的市信访好干部等一批优秀干部,表彰记功6名优秀干部,提拔任用了一批优秀处级干部,带动全委形成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这一年,我们秉持以民为本讲服务,始终把为民宗旨记在心头、落到实处,带着责任深入一线攻坚破难,全年开展“三服务”活动99次,走访175家企业、370个项目,现场解决问题81个、带回来研究解决问题18个,多途径多渠道为企业、为项目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比如,审批处用3天时间就协调解决了桃源水厂管线移位问题,重点处倾力破解了新世界地下车位老大难问题。

    这一年,我们落实从严要求讲敬畏,始终做到心中有规矩、言行守规则,主动配合市委第四巡察组对我委开展巡察工作,以巡察工作为显微镜、为手术刀,全盘接受巡察反馈意见,研究制定整改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全面推进整改落实,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月“十个一”活动,查找各类廉政风险点60余个,制定整改措施97条,打好廉洁“预防针”,增强拒腐“免疫力”,树立了发改委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过去一年,全委上下坚守初心、苦干实干,成绩值得肯定

    一年来,我们深入研判重大趋势,实施一系列稳增长举措,确保经济平稳运行。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以综合处、投资处、开放处、产业处、价格处为主的经济管理处室,在市价监局、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市评审中心、市价格认证中心等委管委属单位的支持下,采取多元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全力稳住经济基本面。

    一是形势研判更加精准。贯彻落实“书记季度听、市长双月听、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逐月逐季监测分析主要指标运行情况,形成经济运行分析材料20多篇,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汇报15次。抓好工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季度监测,开展中美贸易战、惠企政策落实、最多跑一次等热点专题调查分析,多篇预测分析报告获省领导和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强化经济存量增量分析测算,深度排摸近1400家重点企业和100多个重点项目。研究谋划年度工作思路,编制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实现省市县全面贯通。在全省11个地市率先出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实施方案,明确67招拳法200多项具体任务。

    二是有效投资趋稳回升。谋划实施稳投资工作举措,按月排摸、协调各地项目与投资报送情况,紧盯关键地区和部门逐个衔接协调。印发《关于持续抓好有效投资稳增长优结构工作的通知》,针对主要指标和薄弱环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牵头制定“项目争速”2019年度攻坚行动方案,逐项制订年度计划、季度计划。65个项目列入2019年省“4+1”项目计划,总投资395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55亿元;142个单体项目列入2019年省“五个千亿”项目计划,总投资367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46亿元。

    三是招大引强持续推进。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市级统筹推进机制,78个市级重大招商项目开工建设14个。我委牵头的重大产业类招商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总投资100亿元的氢阳新能源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6个省市县长项目开工建设39个,落地率71%,超过年度目标和全省平均21个和3.2个百分点。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会,签约企业3家,签约总投资42亿美元。举办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宁波投资环境和项目推介会,签约重大项目52个,总投资1283亿元。做好省浙商大会项目签约活动,签约项目3个,投资规模123亿元。

    四是价格调控有力有效。高度关注市场价格、成本收益波动情况,第一时间对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上报发布各类动态信息200余篇。加强生猪价格预警与走势研判,及时发布生猪价格趋势和生产成本收益情况等预警信息,特别是猪肉等主要民生商品价格,市价监局连续4个月,向市长每日一报,确保市领导随时掌握价格动态。加强民生价格调控,建立四大类菜篮子商品价格监控网络,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截至2019年11月份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7768万元。常态化实施清费减负降成本工作,全年为企业减负17.91亿元。严格把控成本定价关口,审核总成本162.13亿元,核减不合理成本70.46亿元。全年共办理价格认定案件2861件,认定金额9.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

    一年来,我们前瞻研究重大问题,启动谋划“十四五”发展,参谋助手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委规划处牵头,市服务业局、市能源局,全委各业务处室,会同市发规院、市咨询委、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发挥智库作用,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十四五”规划正式启动。

    一是推进“十四五”前期研究。制定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统筹开展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委内开展32个前期课题研究,安排市级部门开展27个重点专题研究,完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工作。梳理形成“六个重大”,并上报国家和省发改委,推动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

    二是前瞻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围绕海洋经济、能源安全、“一带一路”建设、金融业发展水平、城市国际化、港航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十四五”重点领域研究,形成了《宁波市“十四五”时期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目标》《宁波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本思路和对策研究》《宁波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等专项研究成果。《宁波市新经济指数研究报告》荣获2018年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宁波前湾新区发展规划研究》获全市党政系统十佳调研成果,《市域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研究》获得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课题。

    三是强化重大政策预研储备。制定《宁波市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实施方案》,印发《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推动建立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全市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整体方案,印发《关于开展全市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2019年改造计划和目标任务。开展宁波加快实现新一万亿的思路对策研究,提出宁波加快实现新万亿的思路对策。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梳理形成《宁波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八大领域补短板工作清单》。

    一年来,我们积极落实重大战略,以平台载体为牵引,深度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处、区域处、开放处、环资处、基础处、城镇化处着眼战略实施,强谋划、强建设,对外开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进展。统筹推进“一带一路”综试区建设五大标志性功能平台和六大重点领域工程,编制印发《“一带一路”中国-意大利(宁波)园区行动方案》,积极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驻沪总领馆开展对接交流,组织宁波企业参加首届中意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以开放处同志为主力军的代表团,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成功在意大利都灵市举办宁波-意大利智能制造产业合作交流会,促成菲仕电机与普玛宝工业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此外,我们还成功承办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义甬舟科学论坛,邀请了十几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知名专家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出谋划策。

    二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沪甬跨海通道等16项工作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我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领域120项工作。集中开工84个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通苏嘉甬铁路完成工可编制并上报国铁集团审查。同时,积极开展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建设方案及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三是推进全省“四大”建设全面加快。前湾新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纳入全省大湾区“一港两极三廊四新区”总体布局。前湾新区获省政府批复成立,制定出台发展规划。象山县入选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培育单位。甬舟铁路、甬金铁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宁海通用航空机场工程项目设计获批,杭州湾新区和宁海、余姚、象山列入《浙江省通用航空机场发展规划》,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竣工投用。编制实施《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深化甬台合作,谋划推进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成立甬舟一体化工作专班。

    四是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进展良好。临空经济示范区空间规划通过评审。宁波高铁门户枢纽(铁路西站)项目基本完成选址方案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印发镇海石化、北仑港航物流、石浦现代渔业、等7个现代海洋产业功能区块建设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中国渔村二期、亚帆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设。

    一年来,我们紧紧盯住重大项目,做到储备一批推进一批,有效投资实现平稳增长。面对投资增长乏力的不利局面,委投资处、重点处牵头,在市能源局、市城中村办及委内相关业务处室,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市评审中心、国投公司大力配合下,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全力协调督促在建项目进度,为全市投资平稳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重大前期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良好。深入实施《2019年宁波市重大前期项目计划》,共安排重大前期项目130个,总投资4723.7亿元,其中129个项目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比亚迪宁波电动叉车生产基地等42个项目提前实现开工。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68个省重点工程全年完成投资493.8亿元,完成率达124.8%,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等6个项目提前完工并投产试运营;309个市重点工程预计完成投资1273亿元,完成率达124%。举行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前湾新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19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建设188个,开工率达96.9%。

    二是基础设施补短板有力推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实施意见》,海天文体中心等128个亿元以上补短板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总投资超过2400亿元;象山湾疏港高速昆亭至塘溪段等92个总投资2336亿元的补短板项目,交由宁波银保监局转送商业银行自主审贷。推进城中村改造,启动城中村改造面积55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推动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起草《关于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谋划未来社区建设试点“1+N”政策方案。

    三是重大能源项目扎实推进。积极协调解决重点电网工程用地、路由规划、政策处理等问题。宁海抽蓄、浙江LNG接收站二期、宁海-象山天然气支线线路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镇海电厂搬迁改造项目顺利开工,杭甬天然气复线(镇海至上虞段)、新奥LNG(舟山)外输管道(宁波段)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完成45座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完成新建充电桩1300个,累计建成6700个。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300.3万千瓦,同比增长20.6%。积极争取光伏发电国家补贴竞价项目378个,装机容量41.2万千瓦。 

    四是项目管理和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出台《政府投资条例》贯彻实施方案,修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重大项目“三级协调”工作机制。研究完善重大片区、重大项目指挥部工作机制。制定重大产业项目库申报及用地管理办法,重点工程、重大前期、省市县长工程等项目优先安排市统筹计划指标1.1万亩。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会同财政部门争取到新增专项债额度99亿元。抓好债券融资工作,发行企业债2只,融资规模13.5亿元。建立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长效机制,宁波绕城高速东等2个基础设施证券化(REITS)项目纳入省基础设施REITS项目库。起草《宁波市投资项目中介服务改革重点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宁波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概算调整工作流程(试行)》,共完成65个市本级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估概算评审,核减投资7.28亿元。

    一年来,我们聚焦培育重点产业,着力推进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市服务业局、市能源局,委产业处、农经处围绕“246”万千亿产业集群、服务业跨越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拉开产业布局框架,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成效。

    一是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加快401项目建设,1号地块工程于6月份顺利开工,项目推进经验获得中央主要领导两次批示肯定。牵头成立大榭石化馏分油五期项目联合推进工作组,编制“作战图”,储备类项目转规划类材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吉利汽车DMA项目、容百科技、研祥集团、中化膜等18个百亿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中金石化二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保税区eWTP、新希望、低轨卫星互联网、5G研究院等13个项目积极对接推进。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编制《宁波市未来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2020-2035年)》《宁波市空天信息产业规划》。我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名单,规划初稿基本形成。推进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布局建设,杭州湾新区智能汽车产业平台成为全省首批培育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北仑集成电路、余姚城西工业园两个平台正在积极申报争取。出台《加快我市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氢能产业链、产业布局、政策等谋划研究,积极推动国家电投战略合作,积极打造氢能产业装备制造基地。

    三是“双创”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印发实施《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提出6方面26项举措。培育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个,鄞州区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行政区域,受到2018年国务院激励表彰。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累计分别达到30家、6家和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量居全省前列。积极谋划集成电路领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大力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和甬江实验室规划,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创新创业孵化园将建立我市第一个校外国际创新创业园。

    四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强化服务业发展顶层设计,编制服务业跨越发展行动方案。建立“1+N”服务业工作架构,围绕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非营利性营业活动营收指标,加强监测分析和督促落实。制订港航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年度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共享经济、总部经济、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等实施方案,研究形成《关于做大做强宁波会展业的若干意见》,协同推进国际会议中心和新展览中心谋划建设。成功获批宁波—舟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举办中国(宁波)现代物流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高峰会。积极与华润、传化、万科、北辰、英富曼等国内外企业洽谈项目合作。全球云计算大会(中国站)永久落户宁波。

    五是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印发实施《宁波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宁波“城市田园·欢乐乡村”(即江北达人村)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慈溪正大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第二批创建名单;宁海花果渔乡、奉化滕头、宁波天宫庄园等列入省创建名单。全面推进我市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协调推进姚江上游西分工程、葛岙水库、杭州湾引水工程等项目。继续实施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一年来,我们聚焦突破重点领域,着力推进全面改革再深化,市场环境得到显著优化。以委体改处、审批处、信用处、投资处为主,围绕改革主题,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切实履行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小组职责,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信用建设、“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制定经济体制改革年度工作计划,协调推进57项省市两级改革任务,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亩均论英雄”等一批重点改革取得突破,11项我委牵头的省级以上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完善落实民营经济25条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分析机制,并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计划。完成《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动40余家单位和各区县(市),先后5次顺利完成分别由国家、省发改委、省委改革办开展的营商环境测评。印发《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职责分工方案》,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专班和各专项指标工作组。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与优化工作机制,构建完善会议会商、监测督查等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实施10+N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方案。我市在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中进入满意度最高城市行列。

    三是“最多跑一次”“最多90天”改革不断深化。2019年赋码且已完成全流程审批的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90天”实现率100%,开工前审批“最多60天”实现率100%,竣工验收阶段“最多30天”实现率100%。落实优化审批流程和环节的各项改革举措,压缩审批事项17%。投资在线平台3.0加快应用,3.0平台上已申报各类审批事项5222个,办结4124个。省级以上平台工业用地均百分之百按照“标准地”供应。我委“网上办”“掌上办”“跑零次”“即办率”等实现率均达100%。

    四是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完成信用平台二期建设,实现信用数据可视化展示,已入库46家信源单位的信用信息6.8亿条,累计向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1000余万次。建立市县两级联动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累计办理信用修复165起。推广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全年两级法院共实现失信被执行人退出21375个,退出比例达19.9%。《信用修复激励给失信被执行人“造血再生”机会》《以诚信为担保 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两个案例获得“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奖。

    此外,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创建,江北膜幻动力小镇和鄞州四明金融小镇被正式命名为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

    一年来,我们聚焦补齐重点短板,民生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市能源局,委社会处、调控处、监管处、环资处、产业处,在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军粮供应中心、市节能中心、市收储公司、市粮批市场的全力配合下,多措并举保障民生,改善环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是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开展年度宁波市社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评估工作,做好民生服务补短板工作。形成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建议方案。推进常态化、制度化的人口发展监测工作。谋划打造一批健康产业发展平台,开展宁波区域细胞制备中心试点评选工作,推动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编制《宁波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宁波列入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做好宁波市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回头看”工作。

    二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序推进。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我市荣获2018年度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出台支农惠农粮食产销政策,粮食收购工作和“五优联动”试点稳步推进。2019 年度全市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全面完成,主要口粮品种占比达52.3%。制订《2019—2021年市本级政策性粮食业务财政补贴政策和办法》。稳步落实救灾物资和冻猪肉储备工作,全市发改部门共储备救灾物资61种、10万余件,落实冻猪肉储备计划3600吨。军粮供应保障有力。国防经济动员建设平稳推进。全市军粮供应部门走访部队196人次。

    三是粮食物资监管能力不断强化。完成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深入开展“一符四无”粮仓评定和“星级粮库”创建活动,全市10家粮食收储企业均被评为2018年度“一符四无”单位,26个粮库通过“二星级”复评和创建考评,市甬江中心粮库和北仑区进出口粮库认定为省“三星级”粮库。推进“放心粮油”创建活动,全市新培育18家“放心粮油”企业、74家“放心粮油”供应店。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宣传科普活动17场次。推进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物资仓储设施建设。推进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

    四是能源保障持续加强。全年能源供需平稳有序,编制实施《宁波市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应对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平衡,确保夏季全网最高负荷突破1500万千瓦的情况下,没有发生应急拉闸限电。充分发挥LNG接收站重要作用,全年累计卸货527万吨,成为我省天然气保供的主要来源。积极做好供热保障,着力保障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用热需求。完成宁波众茂姚北热电三期项目核准,研究推进大榭石化供热项目。

    五是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42项问题完成整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一批问题已验收销号。加快推进化工、水泥等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13家企业已完成关闭,科环建材、中华纸业、亨润聚合等企业关停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全市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回头看”机制,接受国家督察6次。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发展改革专项行动方案、能源专项行动方案。奉化区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列入省示范城市(基地)公示名单。深化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国家试点工作。

    六是节能降耗加快推进。强化能源“双控”工作,通过实施41个重大节能技改项目,腾出用能空间22.2万吨标煤。聚焦能源监察,开展市级工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工作,切实提升监察实效。完成4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完成燃煤锅炉淘汰改造24台。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争取早日实现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

    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重点环节,持续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发改铁军得到进一步锤炼。在驻委纪检监察组的监督下,办公室、组人处、机关党委、信用处、工青妇、基层党支部等处室(团体、党组织)积极履行职责,抓党建、抓学习、抓法治、抓管理,为推进发改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对党中央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和省市委部署要求,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落实,今年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19次,邀请专家、委领导辅导授课6次,组织300余人次参加专题培训。注重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召开专题研讨会交流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14篇,其中2篇入选主题教育重点调研课题成果。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案例入选市直机关工委学习汇编。汪洋同志在全省发改系统“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修订完善《市发改委党组工作规则》《市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研究出台《宁波市发改委党组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清单》,确保“三重一大”事项均通过主任办公会和党组会议定执行。坚持问题导向,围绕8+1专项整治内容,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以及民主生活会查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新修订或长效机制19项,完成15项专项整治任务。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树家风、立家规、严家教”活动。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党支部模范创建案例被市直机关工委选入全市党建工作座谈会典型材料汇编。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98周年系列活动。

    三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委门户网站、内部业务综合平台、信用宁波网等3个系统通过等保二级测评。充分利用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加强对经济发展、重大改革、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政策解读,强化热点焦点问题舆论引导。开展机关党员思想状况调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研究和定期分析制度,强化敏感时间节点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在中美贸易摩擦、香港暴力事件等重大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三角一体化、甬舟一体化、“项目争速”等中心工作,共发表宣传报道110余篇(次)。

    四是机关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全面做好建成投用新版移动办公系统,处理各种文件7853件、发布各类信息1120条,委大数据平台入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智慧城市典型解决方案”。完成市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186件,全国、省两会协办件10件。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全力抓好石油天然气管道、电力设施保护和重点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结对帮扶,做好与黔西南州、延边州发改委结对工作。切实保障年休假、疗休养等职工福利。认真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扎实做好平安综治维稳工作,妥善解决甬商所、“12春和债”群众上访事件,全年受理群众网上咨询和投诉987件,现场接访70人次,书面信访5件,按期办结率100%。研究制定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全委行政执法持证上岗率提升到92%,荣获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优秀单位。

    五是干部队伍加快建设。统筹做好机构改革后干部队伍建设,稳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年内提拔任用处级干部3人,职务晋升66人,引进“双一流”高学历人才8人,接收军转干部3人。加大干部培养力度,调整引流干部44人次,选送重大项目等挂职干部18名。认真做好网上学习、调学调训和专题轮训组织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参训1375人次。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一方面从严监督管理,强化纪律刚性约束,另一方面加强人文关怀,落实思想分析和谈心谈话制度,引导思想、化解矛盾。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全年组织干部疗养135人,慰问老干部和困难群众6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