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注重制度重塑强化协同高效 市委编办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服务改革创新
  • 阅读:
  • 时间:2021-10-12 15:33
  •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处
  • 发布:市发改委
  • 根据市委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市委编办以整体智治理念探 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方法和新载体,建设“数字编办”综合应用, 聚焦业务协同联动、智能分析应用、全程预警监控、线上质效评 估,着力强化部门协同、整合数据资源、优化运行流程,有效提 升了机构编制管理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

    —、改革需求

    近年来,市委编办持续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建设,整合 市县两级机构编制数据库,提升数据质量,优化机构编制管理流 程,基本实现机构编制事项零次跑、不见面审批,然而,与更好 地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相比,仍面 临着部门间数据共享协同渠道较少,可供分析、研判的数据资源 紧缺,数据资源向业务应用转化不够,预警监管能级较低等问题C

    二、改革重点

    一是强化业务协同。聚焦多跨协同场景应用开发建设,着力 推进内外部、纵横向的高效协同。重塑业务流程,围绕“动议、 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四个环节,重新梳理数据关系网络, 将审批程序、审查要件、环节时限、权限责任等要素拆分到最小 单位,落实全过程线上运行,实现部门单位机构编制事项在线申 请和编办职能处室合规性审查、线上初审、评估分析、审议结果 在线反馈。完善协同机制,打通“数字编办”平台与公务员事业 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平台的数据接口,优化组织、人 社等部门业务所涉及的机关事业人员出入编申请、审批程序,实 现用人单位一次申请、所有经办部门网上同步办理,最大限度减 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

    二是强化数据归集。完善机构和人员管理信息标准,在覆盖 市县乡三级、服务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核心数据库基 础上,推进同省委编办系统数据的有序衔接、有机融合,并进一 步汇聚整合权责清单数据、事业单位登记监管信息、政府购买服 务信息、政策法规依据、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社会民生热点等外 部资源信息,汇聚整合成数据链,全面反映部门职能履行的重点 内容和关键领域。同时,依托“数字编办”综合应用,结合机构 编制评估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由6类一级指标,27类二级指 标和52项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取机构编制关联数 据,建立可视化的评估数据库。

    三是强化功能集成。在决策层面,通过“数智甬编”模块, 全面测算各部门空编比例、干部配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 历分布等关键数据,准确绘制全市机构编制全景图,“一键”生 成机构编制分析报告。在监管层面,建立机构设置、职能配置、 编制使用和领导职数核定等违纪违规风险预警模型,在线监测数 据风险、预警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落实跟踪督办。同时,平台 与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等外部数据系统建立互通机制,定期汇总 收集外部预警监督信息和部门警示线索,支持线索反馈、违纪通 报、整改落实等在应用系统内的闭环管理。在评估层面,引入“大 数据+评估”理念,通过多维度数据资源整合,自动提取部门机 构编制评估所需的人员编制、职能职责、权责清单等基础数据, 科学设置评估指标体系和计算公式,构建编制配置模型,按“评 估对象配置编制数x配置编制实际使用度x在编人员岗位对应 度X岗位人员工作饱和度”等计算实际需要编制指导数,推动机 关事业单位运行情况量化评估更加科学高效。

    三、改革突破

    一是重塑外部协同管理机制。在材料.、环节上做“减法”, 利用机关事业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契机,推动形 成职责分工明确、信息资源互通、业务协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实现人员基本信息可直接调用;改革后,业务表单必填信息数据 从40余项精简到个位数,人员出入编等事项办理从5个工作日 缩减为“即时办”,管理服务信息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健全机构编制动态分析机制。通过“全景数据”模块, 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从二维的表格式管理向三维立体化管理延伸, 为保障重点民生、疫情防控、招才引才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 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支持。聚焦党政机关整体智治,强化机构职能、 职责和人员编制等的科学研判,推动决策过程从主观经验判断向 数据分析辅助转变,有效提升决策效率、执行效率。

    三是完善机构编制风险管控机制c通过建立“一清单五体 系”,加强法定化管理和约束,构建精准识别问题、智能预警问 题、问题在线督办反馈的一体化运行模式,为强化全市机构编制 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