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市发展改革委2021年工作要点
  • 阅读:
  • 时间:2021-09-22 16:03
  • 来源:市发改委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必须努力育先机、开新局,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今年全市发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的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八大行动40项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贡献发改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聚焦关键核心,实施产业科技提升行动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构筑“246”“3433”等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1.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要素,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全力打造甬江实验室,谋划布局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积极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申报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布局市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筹备好2021年双创活动周。

    2.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完善规划、政策顶层设计,发布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宁波建设等重点领域规划,及氢能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规划;出台“四新经济”发展若干意见,落实五大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政策,实施专项行动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

    3.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稀土磁性材料等产业集群,建设吉利智能汽车、镇海炼化、中化膜等项目,推动高端模具等争创第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产业项目招引,推进穿鼻岛产业项目前期,推动与中铝、华润、宝能等企业对接,依托“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促进优质项目招引落地。开展先进制造品牌建设,办好2021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4.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焦“3433”重点领域,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攻坚港航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短板。实施总部型企业集聚行动,力争全年培育引进100家左右。推动与英富曼集团战略合作事项落地,筹办宁波海洋经济博览会,办好第九届全球云计算大会(中国站)。加快推进网络货运和灵活用工平台试点。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赋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年新增服务业规上企业500家以上。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投资增长8%以上。

    5.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重点推进高端化工新材料与汽车、纺织服装等行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引领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提升,完善汽车制造业和服务全链条体系,加快生命健康制造和服务有机融合,深化现代物流和制造高效融合。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扎实推进慈溪正大、宁海花果渔乡、镇海十七房农耕文化等国家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二、聚焦新发展格局,实施内外循环畅通行动

    立足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大力度扩投资、提消费、促开放、畅物流,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动能。

    6.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狠抓产业投资,把握市场机遇,加快实施一批“短平快”的增资扩产和技改项目,为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提供支持;加快推进21个百亿级产业项目,推动“宁波帮”大会等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制造业投资增长10%左右。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118个项目。强化要素保障,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土地审批权下放、新开工项目用能等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谋划申报和对上衔接,争取更多支持;加大PPP力度,争取REITs试点,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强化项目服务,完善“稳投资三级工作专班”,做好“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协调服务。确保全年投资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力争8%。

    7.推动消费提档升级。出台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培育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康养、数字文旅等新兴消费。实施家政“领跑者”专项行动,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围绕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体旅游、家庭教育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领先企业。

    8.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聚焦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研究提出一批重大创新政策举措,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开放型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综试区,全方位推动中意(宁波)园区建设,加强与中意商会、中交集团等对接,争取更多意大利企业与项目落户我市。抢抓RCEP签订契机,做好相关工作,创建中日合作示范区。

    9.打造一流“硬核”强港。深化宁波—舟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优化港区功能布局,建设梅山—穿山国际中转集拼基地,加快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按金甬铁路双高箱设计变更推进建设,开展梅山支线、北仑支线复线前期工作。支持宁波舟山港对外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进宁波舟山港和义乌陆港联动;扩大内陆和长江沿线港口腹地。培育发展航运指数、航运金融、海事法律服务、船级社等高端港航服务业,突破发展大宗商品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冷链物流。

    10.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实施智能物流发展行动,支持物流业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物流园区。优化物流空间布局,打造“一个国家枢纽+四大综合枢纽+N个物流中心”体系。出台物流园区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加强物流项目用地控制和保障。

    三、聚焦能级提升,实施城乡区域融合行动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要聚焦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统筹推进区域联动、城乡融合发展。 

    11.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编制实施我市“十四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项目规划,制定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建设方案,争创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深化落实沪甬7个专项合作协议。

    12.推动宁波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编制总体方案和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出台高质量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培育壮大海洋高端装备业、海洋数字经济、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集群,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海洋中心城市。

    13.持续深化大湾区建设。加快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南湾新区等平台建设。继续建设杭州湾智能汽车、北仑集成电路、高新区工业互联网“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谋划推进新一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申报工作。深化生态海岸带空间布局研究,加快编制我市生态海岸带建设实施方案,强化与绍兴、台州、舟山生态海岸带共建方面的衔接与合作。

    14.加快大通道建设。全面推进金甬铁路、甬舟铁路建设,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杭甬高速复线二期、六横公路大桥一期及轨道交通第三轮建设规划项目节点。争取沪甬跨海通道预可研编制,加快余慈二期、宁慈、宁象市域(郊)铁路可研工作,推进机场四期扩建立项及可研编制。推进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理顺建设运营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宁波西枢纽选址方案研究和总体规划编制。

    15.深化大都市区建设。实施《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做实区域发展合作平台。继续唱好“双城记”,落实杭甬合作框架协议任务分工。深入实施宁波舟山港一体化2.0、基础设施共建、人才一体化、政务通办等甬舟一体化重点任务,深化完善甬舟合作区方案。研究推进甬绍、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

    16.打造新型城镇化平台载体。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县城城镇化示范县建设,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强化小城市试点建设,加快打造特色小镇2.0版,持续推进卫星城、中心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

    四、聚焦营商环境,实施重点改革攻坚行动

    充分发挥改革牵引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口碑一流的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市场活力。

    17.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实施覆盖面更广、创新要求更高的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政策。迭代升级政务服务2.0版,健全多渠道政企对接机制,推进惠企惠民政策在“甬易办”平台“无申即享”,力求在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中争先进位。

    18.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统筹协调推进干部人事和管理机构整合、空间布局规划优化、财税体制机制完善、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前湾新区、宁波开发区、国家高新区等申报省级高能级平台。

    19.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制定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争取国家试点。围绕五大要素,争取国家授权事项,以点带面推动改革突破。继续推进电力直接交易和油气体制改革。

    20.深化信用宁波建设。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推动我市社会信用条例列入人大立法预备审议项目,强化“天一分”应用推广,健全公共信用信息查询、异议处理和信用修复机制。

    21.深入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深化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改革试点,强化“标准地”出让全过程监管。

    22.推进价格领域改革。出台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费政策、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实施方案。健全补偿成本、合理盈利、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形成机制,择机出台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实施方案。

    23.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规范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完善项目库储备建设机制,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

    五、聚焦绿色低碳,实施生态环境优化行动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4.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研究提出我市碳达峰指标清单,编制形成全市“1+7+N”的政策方案体系,建立与碳排放目标协调推进的能源“双控”新机制。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天然气利用,研究落实“风光倍增”计划,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制氢加氢等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开展氢能示范应用。试点建设泛梅山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实现多种能源协同优化和系统效率提升。

    25.深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好示范区建设终期评估,谋划对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扩区工作。制定出台《宁波市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意见》,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继续做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

    26.统筹推进大花园建设。依托象山、宁海两个省级大花园示范县,探索推进GEP(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应用工作,开展“两山银行”试点;对照大花园“耀眼明珠”建设标准,争取有条件的培育名单遴选为省大花园耀眼明珠。

    27.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编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配合开展督促检查联合专项行动,确保塑料污染治理阶段目标顺利实现。

    六、聚焦共同富裕,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

    坚持人民至上,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8.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强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和全面统筹,建立完善共同富裕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出台我市行动方案和主要目标指标,编制实施重点任务、突破性抓手、重大改革、最佳实践等系列清单,积极推动一批试点示范,力促我市共同富裕工作走在前列。

    29.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编制人口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养老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完善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布局。 

    30.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组织实施好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深化产教融合试点,出台实施意见和“五个一批”实施方案,做好试点工程申报评选工作。加快建设惠贞高级中学、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宁波市疾控中心迁建等重大民生项目,稳步推进宁波中心城区北部医学中心、中德合作大学等项目前期。

    31.着力保持物价稳定。完善“米袋子”“菜篮子”等价格调控机制,加强猪肉等食品价格监测预警,健全以储备调节为重点的调控手段,疏通进口冷链食品通关瓶颈,落实困难群众价格补贴等民生兜底价格政策,居民消费价格增长3%左右。

    32.持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进诗路文化带建设,出台专项实施方案,挖掘诗路文化珍珠,串珠成链,打造四明山、雪窦山等丝路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天一阁博物馆扩建等标志性工程,持续扩大宁波文化影响力。

    33.大力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强化市级部门协同和市县联动,加快未来社区建设“1+N”政策体系创新,尽早明确土地联动开发、资金返还等政策意见。印发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改造更新、区域化推进、未来乡村等建设模式研究,形成20个左右储备项目。稳步推进划船社区、白鹤社区征迁工作,加快推进姜山社区、通山社区项目建设。

    七、聚焦发展安全,实施重大风险防范行动

    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牢牢掌握经济发展的自主权和主动性。

    34.着力稳定经济运行。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研究制定主要经济指标考核方案,创新构建以全国全省排名进位计分为主导的经济工作考评体系,增强各级各部门前列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健全经济运行监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分析,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完善监测考核机制,力促经济平稳向好。

    35.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完善各地动员中心组织结构,健全各类国民经济动员预案。做深做细经济动员潜力调查,完善潜力数据库。深化储备基地建设,调整布局一批国防通用装备物资和技术动员储备单位。

    36.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48号文件省实施意见,加强地方粮食储备监管,严守质量卫生关口。完成省下达增储任务,牢牢守住储备粮应急保供底线。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出台实施粮食产销政策,稳步提高本地粮食自给率。搭建好粮食产销合作平台,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培育和市场监测预警。推进粮食“五优联动”提质扩面,优化储备粮结构和提高成品粮储备自储率,提高我市粮食保供质量。推进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粮食物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粮食物资系统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协同有关部门提高市级物资储备规模和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

    37.强化能源供应安全。做好电力、热力、天然气等能源综合保供,加快推进宁波舟山LNG登陆中心、算山油品储运基地、杭甬天然气复线等油气储运设施布局建设,统筹推进电网和园区集中供热项目。打造能源智慧平台,加强能源运行监测预警,做好迎峰度夏(度冬)能源保障工作,强化电力、长输油气管道等安全管理,切实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八、聚焦队伍建设,实施发改铁军锻造行动

    强化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锻造政治过硬、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发改铁军。

    38.忠诚为先,彰显政治属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深悟透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围绕建党百年,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和党史党情教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大力弘扬“忠诚、善谋、实干、创新”的发改精神,让发改优良传统得到更好继承和发扬。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全力创建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文明机关,不断提升党建质量。

    39.实干为要,锻造过硬作风。要进一步弘扬良好的学风、文风、作风,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弘扬求实学风,坚持好学乐学,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把“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下来,构建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学习质量效益。弘扬务实文风,既要上接天线,也要下接地气,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实践,切实用群众的语言去表达思想,用群众的评判去校正文风。弘扬严实作风,严格纪律约束,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强化执行力,倡导只争朝夕、紧张快干、立说立行的作风,最大限度地提升广大干部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40.能力为本,提升业务水平。要克服本领恐慌,在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总结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力提升专业能力,全面增强“八种本领”“七种能力”,做到能谋事、敢扛事、善成事。要加强系统培养,推进教育培训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精准做好传帮带工作,注重在“六争攻坚”、重大片区、重大项目等工作一线考察、锤炼干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能力水平。要强化数字赋能,谋划推进数字发改建设,整合经济社会领域数据,建设宏观经济决策支撑系统,改造升级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持续推进信用、智慧能源、价格监测等系统建设,促进发改业务数字化转型和服务能力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