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聚焦聚力共同富裕,谋深抓实数字社会系统建设
  • 阅读:
  • 时间:2022-02-09 13:49
  • 来源:奉化区发改局
  • 发布:
  • 坚持“学中干、干中学”,推动数字社会全面转型,体系化调整12个分项数据库,完善现代城市、未来社区、美丽城镇、未来乡村4大应用空间。通过上下联动、稳扎稳打、改革创新、系统迭代,努力将数字社会系统打造成共同富裕特色区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标志性成果。

    (一)推动数字社会与共同富裕深度融合。把重塑共富型社会形态作为根本导向,将数字社会场景应用打造和共同富裕特色区建设的目标相结合,推动共同富裕工作将数字社会建设作为一项核心业务,摆上更加重要位置来抓,通过缩小收入、城乡、区域差距、“扩中”“提低”和打造智慧空间,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全民富裕。如推广“来料加工”模式,搭建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居家增收”机制,促进山区农民、城镇居民增收致富。

    (二)加快推进多跨场景建设及应用上线。以“好评率、功能性和用户数同提升”为标准,持续做精做优、迭代升级“家门口”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智慧门牌”服务应用、“智慧步道”服务应用等一批多跨应用场景,协同团区委、区总工会等部门,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团体的积极性,以“百姓需求高、多跨协同强”为标准,合力探索谋划新的一批多跨应用场景建设。做好提炼集成工作,突出特色化、创新性,争取纳入省市数字社会案例集,加强与省级主管部门的交流对接,加快推进新应用、好应用上架“浙里办”。承接好“浙里智慧基本公共服务”“关键小事智能速办”2个重大标志性多跨应用场景以及“甬”系列、“惠”系列应用。

    (三)不断做实未来社区等现代化基本单元。加快滕头、金钟、南溪、松岙、青云等一批未来社区(乡村)试点项目创建,推动更多的社区(乡村)列入全省未来社区(乡村)创建名单。重塑制度和再造流程,加速省级未来社区(乡村)教育场景、文化场景、养老场景试点落地,承接“浙有善育”“浙有优学”“浙派工匠”等民生“七优享”落地未来社区(乡村),形成“15分钟服务圈”,提升未来社区(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示范引领,加快应用成果向更多社区(乡村)推广,形成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

    (四)有序推动数字社会与“141”平台贯通。结合基层治理四平台“公共服务”应用,加快推进“区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加速推动“152”体系和“141”体系衔接贯通,准确把握工作目标和基本路径,梳理向基层落地的事项清单,加快形成数字社会应用线上线下服务的贯通路径,形成一套可复制的规范指南。发挥好基层网格员的作用,落实落细数字社会各类应用服务,扩大“浙”“邻”“享”三大服务品牌应用的覆盖面,让应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