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2022年度全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观摩活动在杭州举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宣传部,各设区市信用建设牵头部门、信用中心以及20个入围案例单位的相关人员参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章春华,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徐勤惠出席活动。
经过前期层层选拔,由市信用办选送的2个案例脱颖而出,入围本次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观摩名单。经过激烈角逐,余姚“信用为本 数字赋能 创新打造‘道德银行’”案例荣获“2022年度全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示范案例”,北仑“大碶街道岩河社区‘信用+社区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案例荣获“2022年度全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优秀案例”。
信用为本 数字赋能 余姚创新打造“道德银行”
近年来,余姚市持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迭代打造“道德银行”,通过建立健全公民信用评价激励机制,推动道德“与信贷联姻、和礼遇挂钩”,营造了“讲道德有好报、守信用有回报”的良好社会氛围。该做法先后获省、宁波市主要领导批示,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入选省《党史学习教育百法百例》《“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案例汇编》。目前,“道德银行”移动应用已上线浙里办平台,累计入驻市民超60万,月均访问量超5万人次。
“道德银行”通过省一体化资源系统已申请18个数据接口,涉及住建、公安、资规、市场监管、人社、建设、税务、法院等9大领域3600余万条数据,并由此建立起1个数字驾驶舱,管理端、服务端2个端口,以及道德评议、道德画像、道德信贷、道德礼遇等4大场景组成的“1+2+4”应用整体框架。市民从“道德银行”贷款比普通贷款可少支付利息3000元左右,据统计,“道德银行”每年为群众节省利息5000万元以上。“道德银行”不仅提升了市民融资服务便利度,降低了信用贷款产品违约率和市民贷款融资成本,还形成了道德银行数据闭环机制,营造全社会知信守信好氛围。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岩河社区“信用+社区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基础单元,有效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关键。基于此背景,2021年以来,宁波市北仑区选择社区治理这个领域,探索将信用理念、手段、方法融入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启动建设宁波市首个“信用+社区治理”数字平台——“荟彩岩河”,构建形成评价赋分、多元激励两大体系,试点建立“自治+智治+共治”的未来社区治理新格局。该应用场景构建形成了“1+1+1+N”的框架体系,即建立1个数字岩河信用管理平台,建立1套信用评价及赋分体系,建立1个“岩河码”,推出N个场景。
该应用通过“积分换物、积分换服务”等形式,目前已陆续开发推出了11个便民惠民应用场景。应用运行以来,获得群众高度认可,目前平台注册量达2700余人,日访问量达3000余人次,累计访问量达42万余人次。目前,平台已成功导入7241条社区居民的房屋信息,已为社区9000余位常住居民提供授权查询通道。
此外,江北公安分局作为“浙江省公安机关‘信用修复一件事’创新案例”场景的试点单位,也进行了演示汇报,该案例荣获“2022年度全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