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专项规划解读|《宁波市城乡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
  • 阅读:
  • 时间:2024-01-09 17:19
  • 来源:宁波市发改委
  • 发布:投资处
  • QQ截图20240109170744.jpg-1.jpg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关键时期。经市政府同意,由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宁波市城乡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本规划是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指导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履行住房和城乡建设职责的重要依据。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宁波要精品建设的市区重点板块,以及南北两翼要重点培育和建设的功能区块;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要续建、新建以及要启动、推进、谋划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城市快速路、过江通道等重大工程项目;也明确了包括未来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在内的城市有机更新目标,以及房地产市场监管、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租赁住房试点等方面的举措。

    面临形势

    1、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碳达峰、碳中和实践深入推进,为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活力城市发展带来契机。“安全、创新、绿色、智慧、协调”已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现代化的新要求。

    2、区域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更为显现,城市开发建设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这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着眼大区域、做实毗邻区、提升极核力,实现城市内外联系的快速衔接和高效配套。

    3、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加速建设

    “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按照“一核引领、两翼提升、三湾协同、多极带动、全域美丽”空间发展战略,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同时也对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建设体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4、城市发展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

    “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等理念要贯穿于全过程和各环节;住房需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住房保障工作面临新挑战;既要建好新城、又要兼顾老城,鼓励市民参与城乡建设和管理,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发展要求

    到2025年,全面构建智慧建设、优质人居、绿色安全的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模式,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5%,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更加高效、人居环境更具品质、住房体系更加完善、建筑产业更加优质、建设管理更加智慧的城乡一体化新局面,当好城乡深度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模范生,充分展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形象。

    到2035年,住房与城乡建设事业取得决定性进展,基础设施和城乡品质跃上新台阶,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市能级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本实现住房与城乡建设事业现代化。

    指导思想

    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方向: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重点: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更新

    路径:行业改革创新、智慧管控升级

    目标:着力夯实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雕琢品质化城市形态风貌、构建普惠化住房供应体系、提升数字化行业治理能级,努力建设“高效畅通、品质精致、幸福宜居、绿色低碳、创新活力”的城乡人居环境,展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宁波城市新形象,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贡献力量

    基本原则

    1、坚持民生服务,共享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更有品质的生活。

    2、坚持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聚焦城乡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项目安排和政策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建设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3、坚持区域统筹,联动发展。

    坚持整体性与特色性相统一,立足“一主两副多节点”城镇空间布局

    厘清各大区块功能和建设重点,推进区域协同联动

    以“四大建设”为载体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力,努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发展韧性。

    4、坚持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立足国家战略和宁波优势,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导向,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任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低碳建运、绿色发展。

    创新城市建设体制机制,积极建设智慧住建,纵深推进住建领域数字化改革。

    发展目标

    1、高效基础设施

    路网密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快速路总里程超17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约180公里。基本消除城市严重内涝灾害现象,市区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5%以上,县城达50%以上。

    2、品质人居环境

    建成绿道总里程超2000公里,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推进老旧街区、完整社区、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遗存更新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00万平方米。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0个、省级美丽城镇样板40个。

    3、完善住房体系

    新增租赁住房13万套(间),新增受益住房保障家庭数2.8万户,农房改造10万户,全面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其他保障方式为补充,全域覆盖、保障基本的城乡一体化住房保障体系。

    4、优质建筑产业

    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以上,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15%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以上,培育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20家以上、建筑业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建筑业总产值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60%,创建国家级优质工程25项以上。

    5、智慧治理服务

    把数字化改革贯穿到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建筑业及工程管理、房地产业行业监管及住房管理为主轴的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各方面,全面提升治理与服务水平,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80%。

    重点任务

    1、建设高效畅通之城

    以快速交通系统串联城市发展空间,以市政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区域开发建设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协同融合水平,打造国内一流的便捷高效畅通之城。

    1)完善城市“双快”系统:

    加快建设市域“双快”通道

    统筹优化市区“双快”体系

    2)优化道路网络和功能:

    加快组团通道建设,促进联动发展

    优化城市干路网络,推动融合发展

    加快过江通道建设,促进协同发展

    3)增强城市发展韧性:

    强化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建设精致品质之城

    聚焦全市重大平台、重点区块,进一步推进城乡风貌提升和城市精致品质塑造,助力宁波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美丽中国”典范之城。

    1)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强化区域融合发展:

    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推动南北两翼功能与品质跃升

    2)提升“拥江揽湖滨海”城市风貌,塑造“水韵江南”特色:

    推进“拥江”发展,建设市民河川

    加强“揽湖”发展,打造城市花园

    建设“滨海”廊道,塑造港城风情

    复兴“塘河”文化,重塑水乡气质

    创建“园林城市”,营造宜居环境

    3)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城市更新先进示范区:

    建立城市体检机制

    建立更新规划体系

    完善城市更新机制

    加快未来社区建设

    营造特色生活社区

    推进交通轴线更新

    打造缤纷活力街区

    开展低效空间更新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4)推进乡村有机更新,建设现代化美丽城镇:

    高水平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全面提升农村居住品质

    推进城乡污水设施改造提升

    3、打造幸福宜居之城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1)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

    综合施策分类调控

    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

    2)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稳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规范保障性住房全过程管理

    优化住房公积金服务

    3)高水平推进租赁住房试点:

    培育市场供应主体

    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

    加强租赁监管服务

    4、创建绿色低碳之城

    到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力争达4000亿元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5%以上。

    1)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

    推进全产业链纵横整合

    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

    提高勘察设计监管水平

    持续优化市场管理

    建立高效的信用监管

    优化行业人员管培机制

    2)大力发展智能建造:

    提升绿色建筑建造品质

    加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

    推进新型建造方式

    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3)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治理体系:

    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提升质量安全治理能力

    健全工程消防监管体系

    5、构建创新活力之城

    围绕住建领域政务服务和行业管理,以推动监管、服务模式改革创新为重点,创新数据赋能行业治理,对接“城市大脑”,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

    1)推动住建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迭代升级

    2)构建项目建设与管理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3)创新物业行业管理

    重点工程

    1、“双快体系”:

    续建新建轨道交通工程

    续建新建快速路工程

    2、板块通道:

    拓宽“瓶颈路”

    打通“断头路”

    建设“连网路”

    3、过江通道:

    联动“姚江”

    协同“甬江”

    融合“奉化江”

    4、地下综合管廊:

    续建新建综合管廊项目

    5、市区重点建设板块设施配套

    鄞州中部

    空铁新城

    姚江新城

    创智钱湖

    北仑滨江

    奉化宁南

    江北慈城

    北仑凤凰城

    大嵩-梅山湾

    宁波湾区域

    6、南北两翼重点板块设施配套

    前湾新区

    南湾新区

    余姚高铁新城

    余姚智能科创走廊

    慈溪文化商务区

    大目湾新城

    象山滨海商务区

    7、滨水空间提升

    百公里级沿江滨水空间

    百公里级环湖休闲步道

    百公里级滨海风情廊道

    百公里级亲水社区绿道

    8、城市有机更新

    加快未来社区创建行动

    开展“特色生活社区”行动

    实施“TOD 综合开发”行动

    打造“本土特色街区”行动

    9、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确定改造范围

    明确改造内容

    建立共担机制

    创新管理模式

    10、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及乡村有机更新

    高水平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全面提升农村居住品质

    推进城乡污水设施改造提升

    11、住房租赁试点

    增加租赁房源供应

    培育市场供应主体

    鼓励住房租赁消费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租赁监管服务

    12、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程

    行业发展模式变革工程

    新型建造方式融合工程

    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工程

    1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全装修住宅质量提升工程

    轨道交通质量精品工程

    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治理工程

    危大工程专项管理工程

    “智慧工地”监管服务工程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部门分工,强化部门沟通

    加强保障协作,细化目标任务

    2、强化要素保障

    形成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

    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3、完善政策配套

    推进具有开创性、创新性的立法。

    完善地方性标准体系。

    推进投资项目审批简化、优化、标准化

    4、健全评估考核

    加强对规划实施效果的检查评估

    建立完善季度监测、半年督查、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

    加大城乡建设政策解读和城市形象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