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慈溪市坚持慈善为民宗旨,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全面打造“善行慈溪”。慈溪市慈善组织孵化基地再获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称号;“千户万灯”照亮计划-困难残疾人住房照明线路改造项目候选“中华慈善奖”,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爱心粥屋城市物业1号站、观海卫镇“1+N”慈善联盟等成功创建宁波市级慈善空间。
一是多元化汇聚慈善合力。通过动员慈善募捐、设立基金会、备案慈善信托等方式,拓宽公民参与慈善事业路径。引导、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基金会,先后成立慈溪市合盛慈善基金会、慈溪市长河镇贤江教育基金会等11家。实现慈善信托零突破,成功签约慈善信托6单,备案信托资金超2亿元,其中中信信托·公牛集团慈善信托为2022年度全省最大规模慈善信托、全国十大慈善信托之一。成立慈溪市社区发展基金会,开启社区治理和社区救助帮扶的新实践。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号召全市上下积极参与,不断增强慈善募捐动员能力,年度全市慈善捐款规模超3亿元。
二是多主体搭建慈善平台。鼓励、支持慈善组织、社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实施项目参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基层社会治理。搭建综合性慈善救助服务实体枢纽“慈·善空间”,内设救助服务窗口、慈善枢纽中心、救助服务基地,实现慈善服务、慈善项目集成运行,已入驻公益性社会组织19家,汇集60项政府部门救助事项和85项社会力量帮扶事项,链接慈善资金548万元。整合部门救助资源和社会慈善资源,实施“幸福5+”(线上+线下、物质+服务、政府+慈善、社工+志工、普惠+个案)共富行动,持续加大全市3.1万余名困难群众帮扶力度。
三是多渠道筑牢慈善网底。探索“共性+个性”救助机制,通过线下入户排摸、线上供需智配形式,建立群众需求库和服务资源库,实施“聚众扶千”“善居工程”“一杯奶·一份爱”等80余个服务项目,满足1200余名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深化社会救助“一证申请、一门受理、一表审批、一网办理”机制,打通民政、医保、卫健、残联等部门数据通道,实现特殊困难群众动态监测。突破户籍地申请限制,建立急难救助“绿色通道”,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实施临时救助,实现“人找资源”与“资源找人”双向互动。2023年新纳入低保503户794人、低边173户339人,临时救助17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