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镇海区:石化建安公司“三链融合”打造技能培训新模式助力提技增收
  • 阅读:
  • 时间:2024-08-08 15:24
  • 来源:宁波市发改委
  • 发布:共同富裕促进处
  • 今年以来,镇海区紧扣绿色石化区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打造“增技、增效、增收”紧密衔接的技能型企业样板,推动行业内高技能人才共育共享。“石化建安”技能培育模式首批入选省厅“创改开”路演项目,公司获评首批浙江省新时代浙派工匠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浙江信息》刊用报道。

    一、谋篇布局,打造技能型企业“生态链”

    一是政策激励“有底气”。升级“多位一体”企业技能培育“政策包”,覆盖范围更广、补贴标准更高。全市率先出台“区公共实训中心实训补贴+公共实训分中心实训补助”双补政策,发挥企业实训主体作用;高技能人才引培奖励最高可达10万元,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奖励最高可达50万元。近三年累计投入激励资金超3000万元,惠及技能人才4000余人次。

    二是培训矩阵“有人气”。完善“1+X”公共实训网络,为企业免费提供制造业紧缺工种实训场地30余个,年均撬动区域技能实训超3万人次。衔接零工市场、实训基地资源,创新开设“技能夜校”、“数智工匠学堂”,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今年1-6月,全区开展技能培训2.3万人次,新增数字高技能人才931人,考核指标完成率分居全市第一、第二。

    三是技能比武“有热气”。围绕绿色石化创新提质需求,突出技能竞赛牵引作用,发放技能竞赛承办补助、参赛补助、获奖奖励,支持企业以赛促学、以赛提技。统筹推出区级数字工种竞赛项目9个,占比历年最高。举办市级“技能之星”工业机器人竞赛,镇海选手斩获第一、第三。

    二、示范引领,提升技能型企业“价值链”

    一是升级“名师带徒”培育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开展技术交流、技能攻关、带徒传艺等活动。石化建安实行新员工“技能+专技”双导师带徒机制,量才定制“三年成熟五年成才”中长期培育规划,陈辉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近6年全市唯一。

    二是完善“有为有位”梯队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强技能人才梯队,搭建“大师带+滚动训+经常赛+鉴定评”立体式培育矩阵。石化建安技工已累计入选各类培养项目、荣誉表彰超150人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专家2名、浙江杰出工匠3名,宁波市杰出人才1名;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两大占比指标大幅高于全省到2027年目标水平。

    三是拓宽“增技增收”发展通道。石化建安落地“新八级工”制度试点,为全市首家区级民营企业;建立管理、专技、技能序列相贯通的“H型”发展通道,匹配21级岗位薪酬,每级薪酬相差1万元以上,技工收入年均增幅8%。目前,公司内中层管理干部20%由技能型班组长转任,“技能+专技”融通人才占职工数13%。

    三、广泛带动,延伸技能型企业“辐射链”

    一是共享培训资源。支持龙头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承担培训任务,创新设立“新时代工匠学院”,打造行业链技能培训生态圈。加快推进跨企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石化建安东鼎工匠学院已建成8个实训基地,组建260余名内训师团队、12支专业技术团队,自主开发线上培训课程超2500门。

    二是共育后备力量。发挥龙头企业资源集成优势,面向上下游企业,输出技能人才标准化培育模式,共建共育绿色石化技能人才“储备池”。石化建安每年为外部企业培训人才超3000人,订单培养的60%实习生经过培训向相关企业输送;成功孵化子公司舟山鼎盛,助力技能人才资源跨区域培养。

    三是共建社会氛围。高标准创建10家技能创富型企业、7家技能型社区(乡村),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推动技能文化、工匠精神走进课堂、融入社会。多渠道、多角度挖掘技能大师成才故事,镇海“工匠出彩”主题宣传片在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