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区县(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经验交流之一 | 余姚:迈入新阶段 聚力新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扛起排头兵担当
  • 阅读:
  • 时间:2022-01-11 10:45
  • 来源:市发改委
  • 发布: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余姚市将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和衷共济、砥砺前行,奋力当好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排头兵。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余姚市坚持新思维与新方式相结合,坚持新需求与新服务相结合,坚持新经济与新体系相结合,坚持新空间与新格局相结合,高质量完成规划纲要编制任务,获市人大审查全票通过。

    一、坚持新思维与新方式相结合,切实提高规划科学性

    聚焦新形势、新问题、新困难,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注重与上对接,根据上级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特别是在学习省、宁波市开展的前期课题体系基础上,结合余姚实际情况开展前期研究,完成经济发展类、改革开放类、城乡区域类、民生保障类、要素支撑类等五大类36个规划前期课题。注重前后承接,客观分析、总结“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问题,科学预判“十四五”发展形势,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等战略,进一步提高规划站位。注重横向衔接,积极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分片区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的方式,对全市21个乡镇(街道)进行了全面调研,掌握了解了各个乡镇(街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对市情的认识。

    二、坚持新需求与新服务相结合,切实提高规划精准性

    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坚持“开门搞规划”,最大限度集中全社会各界智慧。征集金点子,通过余姚日报、微余姚、青春余姚、余姚政府网站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十四五”发展的建议意见,共收到相关建议500余条,更加精准了解市民相关诉求,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咨询专家意见,多次召开咨询会议,邀请各领域相关专家构成专家团队,对规划《纲要》进行把脉、论证,并召开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代表、老领导老同志座谈会,将有关意见建议及时纳入“十四五”规划。抓好规划体系建设,根据国家、省和宁波市对“十四五”规划体系的相关会议精神和要求,牢牢把握新常态,主动对接、融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确定了“1+6+25”的“十四五”规划体系,即1个“十四五”规划《纲要》、6个区域规划及25个重点专项规划,有力支撑规划《纲要》的编制,当前大部分专项规划已发布实施。

    三、坚持新经济与新体系相结合,切实提高规划前瞻性

    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双循环,更加突出新发展体系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深化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的融合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高水平建设“35”千百亿产业集群和四大标志性产业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突出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重点新兴领域,切实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深度合作,加快余姚工业园区沪甬合作园等建设。增强重大项目投资牵引,依托“新基建”发展红利,抢抓重大战略实施,谋划“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五大领域重大项目295项,项目总投资约超4334亿元,全面激活我市“融甬、接沪、联杭、通金”的要素条件。

    四、坚持新空间与新格局相结合,切实提高规划引领性

    聚焦土地资源利用瓶颈、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建设宁波现代都市北翼核心区。城镇空间层面,提出了构筑“一主一副五片区”的空间布局,明确了南优、西拓、北融、东联和中提升的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格局层面,提出了姚江两岸、环杭州湾、余姚大道、G228国道“井”字城市发展框架。重点区块层面,明确了高铁新城、中央创新谷、东南组团、城东新城、黄山周边等区块的发展路径。

    余姚1.新市场一期全景

    余姚2.美丽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