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如何激发市场竞争活力,稳定企业发展预期,畅循环稳经济?
宁波的选择是率先出击,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在省经信厅启动“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后,宁波通过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帮助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提升产能利用水平,成功确保工业运行在合理区间。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市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057.5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24.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能够在前7个月实现企稳回升的背后,离不开宁波精心组织的一场场畅循环稳经济对接会。从今年6月初至7月底,宁波通过63场对接会、交流会,成功串起3000余家企业。2个月内,118.8亿元的对接订单额,307.2亿元的对接融资额以及215个工业项目、逾500名专业人才的对接,无不彰显着宁波通过“链式”发力畅循环稳经济的决心。
全力牵线搭桥,宁波步履不停。
在市经信局牵头组织的汽车行业整零配套吉利专场对接会上,博格华纳客户经理唐嘉飞与吉利汽车供应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谈了近一个小时。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企业,华纳圣龙是博格华纳与圣龙集团的合资公司。目前,该企业正从商用车产品加速向乘用车产品转变。“此前,华纳圣龙已与长城汽车达成深度合作,年产30万台汽油机硅油风扇离合器的生产线已逐步完成设备进场。”在唐嘉飞看来,成功进入长城汽车后,近在咫尺的吉利汽车无疑是扩大市场的最优解。
不光是华纳圣龙,抱着相同想法的零部件企业足足有40家,数量是原本对接会规格的4倍。“宁波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5000多家,几乎涵盖各个种类的零部件,且有不少扎根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复杂多变的大环境让整车企业以及汽车零部件企业都看到了加强本地供应链的重要性。举办整零配套对接会,就是要增加整零双方的互信协作,解决“最后一公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事实上,有着迫切合作需求的不光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吉利汽车集团采购公司运营及供应商管理总监宋歌看来,疫情让他们感受到了本地供应链的重要性。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大环境,整车生产企业同样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抱团取暖,共克时艰。尽管目前吉利汽车在甬配套的企业已达164家,但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对接,我们已梳理了几家企业。下一步将继续对接,有望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宋歌说。
最终,在我市经信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该场对接会吉利汽车与本地零部件企业开展的深化合作项目就超过了30项。
不仅如此,在慈溪市汽配产业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交流会上,6家决心加码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汽配企业签约蓝卓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气动元件产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上,200余家企业完成科技成果对接超30项……经过一场场精准的对接,越来越多产业链上的堵点,正在慢慢疏通。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和宁波的主动有效作为,宁波产业链断供断链状况在长三角率先全面缓解。
畅链只是第一步,稳链同样不可或缺。用心帮扶企业,宁波同样马不停蹄。
建设银行初创期企业抵押快贷、首户快贷、甬创云贷,最高额度1000万元;民生银行向优质小微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宁波通商银行推出科创金融,提供企业日常经营、产能扩张、国际贸易一揽子服务……在助企纾困暨首轮小微企业园“伙伴银行”银园对接会上,多家参会银行机构“摆擂台”“赛产品”“比服务”,为小微企业送来“源头活水”。
就在那场对接会上,12家“伙伴银行”与23家“伙伴园区”达成新一轮合作协议。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小微企业园载体优势,搭建更好的产融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知,宁波通过总结“伙伴银行”试点经验,已形成《小微企业园“伙伴银行”推进工作方案》。按照计划,我市将在不断扩大“伙伴银行”的基础上,鼓励银行机构为合作园区单列信贷计划,优先配置信贷规模,减免其他各项费用,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推广信用贷款,充分利用银税贷款、人才贷款、科技贷款、融资担保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金融产品,降低银行对抵质押物的依赖;鼓励银行机构围绕园区企业的准入标准,探索整园授信模式。
不单单是“伙伴银行”,在全市智能家电产业链对接会上,市经信局联合浙商银行宁波分行推出“技改贷”以及“技改项目贷”两款特色金融产品。两款金融产品分别为短期和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投放金额在3000万元以内以及5000万元以内。未来3年,两款特色金融产品将提供不低于3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
在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首站宁波)暨第二届未来智造大会上,锚定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的宁波,不仅启动了工业互联网开源联盟计划,还诞生了新一代工业操作系统supOS4.0,力图为中小企业探索一条适合大规模复制、低成本推广的数字化路径。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实现标志性产业链自主可控,更具韧性和竞争力,这是宁波的目标。”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宁波市畅循环稳工业攻坚行动方案》,我市将继续全力推进物流畅通、推进产业链复工复产、推进产业链稳定协调、推进重点行业发展,加快重大项目投产达产、优化企业要素资源保障、抓好政策落地直达快享、推进全域争先创优,推动全市工业经济三季度加速追赶、全年稳进提质,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