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海县构筑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成效斐然
  • 阅读:
  • 时间:2023-12-05 14:05
  • 来源:宁波市发改委
  • 发布:粮食与物资调控处
  •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自2006年起,通过土地流转,宁海县粮食生产逐步发展为以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在该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经营主体都自行配备了烘干设施。近几年,通过增配除杂设备、改造升级烘干设施、建设中转储备仓等方式走向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行,构筑起覆盖全县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目前,宁海县已有46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配备烘干设备165台,日烘干能力达到2810吨,单日可完成4600亩稻谷的烘干任务,“宁海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一、“净粮入库”成效凸显,有力促进储粮质量提质进档

    粮食收割后运输到产后服务中心进行第一次除杂,烘干出仓再进行二次除杂,确保国有粮食企业净粮收购入库。宁海县粮食收储公司着力做好产后服务中心技术指导,创新“联大户、强服务”工作机制,重点针对检化验能力薄弱等问题,现场培训水分、杂质等专业知识,帮助校准水分测定仪,同时关口前移做好初检,确保农户投售粮食符合标准,从源头筑牢粮食质量安全底线。今年新收购入库的晚籼谷出糙率基本达到80%以上,整精米率达到60%以上。

    二、“链式服务”成绩彰显,有力推进为农服务提质升级

    宁海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由农业经营主体自建,能够更好的从自身出发对接农户需求,为其他农户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以及技术指导、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链式服务,初步呈现了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11家服务中心拥有的1690吨仓容的中转储备仓,有效化解了粮食烘干后不能及时出库销售带来的“存粮难”问题。粮食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向专业化、科学化烘干服务转变,从存粮在“户”向存粮在“库”转变,打通了粮食产销“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丰产又丰收。目前,宁海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辐射区域耕地面积已达10万亩,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基本满足全县粮食产后清理、干燥等服务需要。

    三、“无形粮田”成果初显,有力增进节粮减损提质增效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深耕产后减损“无形粮田”,集约化地解决粮食收获后干燥、除杂、检测等一系列问题,有效降低湿粮破碎、霉变、抛洒等损失率,为确保颗粒归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据初步统计,2023年宁海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已清理烘干粮食约24340吨,减少粮食霉变、抛洒,促进粮食减损4%,节约粮食约97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