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专项规划解读|《宁波市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阅读:
  • 时间:2024-01-11 15:53
  • 来源:宁波市发改委
  • 发布:
  • QQ截图20240109170744.jpg-1.jpg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对释放消费热点、培育经济增长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作部署,加快形成高质量健康产业体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特编制《宁波市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依据《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及《健康宁波2030行动纲要》等文件精神,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一、编制思路

    对照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规划》编制运用系统方法,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和浙江省健康产业主题主线、发展导向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宁波实际,坚持总体战略布局和规划具体任务相融合,系统回答未来五年全市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怎么做好”“怎么保障”等问题。

    “要做什么”:在坚持突出重点、特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统筹资源、集聚发展,开放合作、融合发展四条原则基础纸上,提出到2025年发展目标,围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五个维度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并进行量化设置了14项具体指标,构成了“十四五”时期全市健康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

    “怎么做好”:提出医疗服务、医药器械、康养产业、数字健康和健康管理五大重点领域,以及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健康产业企业方阵,提升健康产业园区能级,锻造健康产业人才队伍,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环境五大重点任务,从而建成产业结构完善、空间布局合理、行业特色鲜明、企业实力强劲、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健康产业体系。

    “怎么保障”:主要围绕强化组织协调、加强行业监管、优化考核评价和加大宣传引导等4个方面系统部署。

    二、基本框架

    《规划》包括正文和4个专栏,其中,正文包括发展背景、总体思路、重点领域、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六部分,共22个章节。

    1.规划背景

    总结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市健康产业的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

    2.总体要求

    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三方面内容。

    3.重点领域

    《规划》提出了五大重点领域:

    一是厚植医学优势,推进医疗服务新提升;

    二是加快制造转型,推动医药器械新跨越;

    三是挖掘特色潜力,促进康养产业新融合;

    四是促进数智赋能,培育数字健康新业态;

    五是突出示范应用,树立健康管理新理念。

    4.空间布局

    《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引领、两带联动、五园支撑”的健康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5. 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五大主要任务:

    一是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打造健康产业企业方阵;

    三是提升健康产业园区能级;

    四是锻造健康产业人才队伍;

    五是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环境。

    6.保障措施

    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确保《规划》落地见效。提出强化组织协调、加强行业监管、优化考核评价和加大宣传引导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三、《规划》关键内容

    1.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完善、空间布局合理、行业特色鲜明、企业实力强劲、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健康产业体系,加快打造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医疗服务高地、健康产业研发转化高地、数字健康转型示范高地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中心,推动健康产业成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转型升级新引擎。

    指明到2025年,全市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以上;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以上,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健康企业达4家以上,培育形成年销售额超100亿元龙头企业2家,健康产业上市企业8家。

    2.重点领域

    一、厚植医学优势,推进医疗服务新提升

    具体包括实施“医学高峰”计划,优化医疗服务资源布局,提升社会办医水平,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四方面内容。

    二、加快制造转型,推动医药器械新跨越

    具体包括推动医疗器械高端化发展,加速药品制造特色化发展,促进中药生产现代化发展,推进康复辅具行业智能化发展四方面内容。

    三、挖掘特色潜力,促进康养产业新融合

    具体包括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特色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培育发展运动康复产业三方面内容。

    四、促进数智赋能,培育数字健康新业态

    具体包括布局数字健康新基建,发展智能健康新设备,拓展数字健康新模式三方面内容。

    五、突出示范应用,树立健康管理新理念

    具体包括优质发展健康管理服务,加快完善健康保险支撑体系,推动“健康管理+健康保险”融合发展三方面内容。

    3.空间布局

    《规划》立足全市健康产业特色优势和发展趋势,按照“提升创新能级、凸显资源优势、集成健康服务、集聚健康制造”的空间布局策略,统筹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布局,提出构建“一核引领、两带联动、五园支撑”的健康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突出“一核引领”即打造中心城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引领核,推动健康产业组团式发展,重点建设三江口健康服务、甬江健康科创和奥体运动健康三大板块,增强对全市健康产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加强“两带联动”即结合区(县、市)产业基础、发展定位和区域规划,建设形成西部山林康养旅游产业带、东部海湾运动休闲产业带。

    推动“五园支撑”即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主导产业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健康产业园区,推进宁波生命医学中心、前湾生物医疗产业园、宁波生物产业园、鄞州大健康产业园、梅山生命健康产业园等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产业配套和要素积聚能力,发挥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

    4.主要任务

    《规划》共谋划了五个方面主要任务。

    一、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包括强化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提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三项举措。

    二、打造健康产业企业方阵

    包括加快龙头骨干企业引培,加强高成长型企业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四项举措。

    三、提升健康产业园区能级

    包括推动产业园区规范发展,加快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三项举措。

    四、锻造健康产业人才队伍

    包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打造人才交流平台四项举措。

    五、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环境

    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大金融和财税政策支持,完善土地要素保障四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