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锻造新质生产力 铸高质量发展之基
  • 阅读:
  • 时间:2025-08-27 15:59
  • 来源:宁波通讯
  • 发布: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浙江“新春第一会”明确,今年将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5月6日,省委书记王浩在宁波调研时强调,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作为浙江经济版图中的“双引擎”之一,宁波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特殊、举足轻重,当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征程上勇挑大梁、多作贡献。锻造新质生产力无疑是宁波肩负使命、破局跃升的关键抓手。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科技革命加速迭代的浪潮,以及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需求,宁波深刻认识到,传统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突破发展瓶颈、重塑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路径。

    聚创新之力,塑发展之能。宁波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价值驱动升级,以创新之剑开辟发展新境界。出台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成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2024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8.1%……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数据,无不昭示着:在宁波,创新动能正加快积聚。未来要实现跃升,宁波应持续强化高能级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旗舰型平台体系;持续强化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形成科技企业“雁阵式”发展格局;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同时,宁波还应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厚植制造根基,加快服务业提能,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锻造新质生产力不能靠“闭门造车”,而须以开放胸襟拓展发展新空间,在更大的坐标系中寻求协同跃升。封闭的系统难以孕育强大的新动能,向外突破、整合资源成为关键。宁波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拓展发展边界,避免区域内同质化竞争。这种开放协同,推动宁波在更广阔天地中实现价值创造。未来要实现跃升,宁波还应立足全球视野,深化制度型开放,以宁波舟山港这一“硬核”力量为支点,推动港口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与多式联运体系深度融合,持续巩固全球供应链核心枢纽地位。同时,依托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载体,在跨境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开放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辐射全球的综合枢纽、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锻造新质生产力,还须优化制度设计,压缩无效竞争空间,降低无效竞争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就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精准发力,优化制度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资源流向真正创造价值的领域。宁波持续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建立商业秘密刑事保护闭环体系,成立全省首个市级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这种制度创新,为锻造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未来要实现跃升,宁波应聚焦制度供给“精准化”与“体系化”双升级,以制度创新深挖营商环境新红利。要靶向攻坚堵点,在跨境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要素流通等关键领域开展“小切口”立法与政策迭代,破除隐性壁垒;要强化数字赋能,深化“浙里办”宁波版功能集成,探索企业资质“免申即享”、监管“无事不扰”的无感服务模式;等等。通过制度创新,让企业预期更稳、活力更强,擦亮“宁波服务”的金字招牌,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营造最优生态。

    发展中的跃升,最终要靠持续的改革与创新来实现。唯有向外突破、向上攀登、向新而行,才能在时代的激流中勇立潮头,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新天地。宁波当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实”的作风,奋力书写锻造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