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慈溪市早稻收购工作于9月9日结束,早稻实际收购量为2.749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38.1%,订单履约率为99.2%,基本实现订单全覆盖,收购量继续创近年来新高。
慈溪市早稻收购依旧面临任务繁重、周期漫长的压力。对此,市粮食物资局未雨绸缪,提前制定详尽方案、统筹推进收购工作。深刻把握粮食收购工作的关键意义,切实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全面推行 “先检验后收购” 流程,严守粮食质量安全红线,最终实现早稻应收尽收、农民利益足额保障,高质量完成本年度早稻收购任务。
一、政策兜底强保障,订单收购无遗漏
一是依规制定预案,备足收购资金。严格遵照《关于切实做好2025年夏粮收购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提前制定收购应急预案,并筹备收购资金,为收购工作顺利开展夯实资金基础。二是提前对接农户,稳定售粮预期。借助农业部门提供的粮食种植面积数据,主动与农户提前签订收购合同,明确收购细节,消除农户售粮顾虑,稳定其预期。三是叠加补贴提收益,覆盖优质早稻。针对五等及以上早稻,实行“最低保护价 + 价外补贴 + 专项补贴”的价格模式,通过订单补贴全覆盖,确保农户售粮无滞销、增收有保障。
二、优化服务提效率,便捷收购暖民心
一是灵活调整时间,实现随到随收。要求各粮库根据收购高峰情况灵活调整营业时间,必要时提前开门、延迟收秤,真正做到 “人等粮、钱等粮、仓等粮、机等粮”,避免农户长时间等待。二是配齐硬件设施,提升收购能力。结合预计收购量,提前准备3.4万吨仓容、8条输送设备,使单日收购能力达 1200吨;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收购检验仪器校准,确保检验高效准确,进一步缩短农户投售等待时间。三是完善配套服务,营造舒适环境。各收购点均设置 “三水一室”(即茶水、药水、洗脸水及农户休息室),为售粮农户提供贴心便利的服务环境。
三、严格监管守规范,公平收购护权益
一是公开制度流程,保障农户知情。严格落实 “四上墙、五公开” 制度与 “五要五不准” 收购守则,统一规范公示板内容,公开收购标准、价格、流程及监督方式,确保定级定价公正合理,杜绝 “人情粮”“人情价”。二是强化监督检测,确保收购合规。严格执行“盲检”流程,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指标检测,确保收购粮食质量达标。采用“双随机”“四不两直”等监督模式开展收购检查,让农户卖上“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
四、科技赋能提质效,智慧收购防风险
一是升级智能设施,实现精准监管。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储备库智能化改造,实现所有库区粮食信息化全覆盖与穿透式监管;同时借助“浙江粮仓”系统,通过智能识别、AI扫描、预约缴粮等功能提升服务效率。二是推行预约收购,优化现场流程。结合粮食信息化建设成果,统筹制定预约方案与现场组织计划,开展预约收购,有效提升收购效率。三是打通信息链路,保障资金安全。依托粮食收购信息化平台与各网点“一卡通”系统,实现预约、验质、过磅、售粮款发放全流程线上流转,解决传统入库效率低、数据传递不及时等问题;同时实现对收购管理人员的全程监督与责任追溯,从根源上杜绝“打白条”现象,切实维护售粮农民的合法权益。